硬腭癌

硬腭癌

概述:腭癌系指硬腭癌(carcinoma of the hard palate)而言,软腭癌(carcinoma of the soft palate)将归属口咽癌中叙述。硬腭属上颌骨的下界组成部分,黏膜下遍布小黏液腺,此即涎腺癌发生比例较高的基础。硬腭呈弓形,后界与软腭相毗邻;前方及侧方则与牙槽突及其黏膜相连续。硬腭癌从病理类型上主要指鳞状上皮细胞癌而言,腺上皮癌来源者将在涎腺癌中讨论。原发于硬腭的癌灶以鳞癌多见,腺癌则多发生于软腭。两者的临床表现略有差别。腭部的鳞癌早期多无症状,呈溃疡型,早、中期虽临近骨膜,但只有晚期的硬腭鳞癌才侵犯骨质,如穿破骨质则进入上颌窦或鼻腔。腭部的腺癌早期为黏膜下肿块,黏膜通常完整,如为腺样囊性癌则易侵及神经,可沿翼腭管进入翼腭窝。硬软腭的癌肿均可侵及牙龈。软腭部鳞癌较硬腭部鳞癌恶性程度要高,常侵犯邻近的咽部及翼腭窝,引起耳鸣、重听、吞咽疼能及张口受限等症状。
    多数资料均证明,腭部最易发生腺性上皮癌;一组资料报道表明,约为鳞癌的2.5倍,鳞癌在腭部恶性肿瘤中仅占1/4左右(表1)这是由于解剖部位的组织结构所决定的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硬腭癌不多见,一组资料报道1751例唇癌口腔癌中排列第4位,计186例,占10.62%;在1633例口腔癌中占11.39%。
    硬腭癌在唇癌口腔癌的比例中呈逐年下降趋势,已从17.77%降至9.24%;即使从绝对诊治病例数字来看,亦呈下降曲线。
    硬腭癌多见于男性,男∶女约为3∶2。50岁以上为好发。

病因

病因:硬腭癌的发生与烟、酒有较密切关系,尤多见于嗜烟者。此外亦可见于咀嚼烟叶及嗜其他刺激品的患者。硬腭常因嗜酒或其他刺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白色病损,包括烟草性口炎、白斑等,这些也都是鳞癌发生的基础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长期吸烟、饮酒、嚼槟榔或戴着不合适的义齿等都会使口腔黏膜反复损伤、充血、增生,口腔黏膜细胞的反复损伤、增生,使细胞核的代谢逐渐增加,整个细胞增殖周期中的G1期细胞不断进入S期(DNA合成期),促使S期细胞数增加。经过几年、几十年(口腔组织损伤达到数百万次,甚至更多),最终出现DNA含量异常增高,产生染色体异常、细胞多核,反复口腔组织损伤还使细胞质的成分丢失或严重抑制细胞质的生长,细胞质无法生长成熟,引起细胞幼稚,产生癌症。在分子水平上,这些损伤使组织细胞内DNA上的基因反复断裂、重组(重新组合之意),导致基因突变,形成口腔癌症。因此,口腔癌高发于中年以上的男性尤其是吸烟者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硬腭癌常先起自一侧,并迅速向牙槽侧及对侧蔓延。多呈外生型,边缘外翻,被以渗出和血痂。触之易出血;有时亦呈溃疡型。硬腭癌周围的黏膜有时可见有烟草性口炎或白斑存在。由于腭骨黏膜与腭骨紧贴,故易早期侵犯骨质。
    硬腭癌晚期可波及软腭、腭侧牙龈、牙槽突,甚至浸润至牙槽突的颊侧牙龈,与牙龈癌比较,同样可出现牙松动,甚至脱落,但多发生在晚期而不是早期。
    硬腭癌侵犯腭骨后,晚期可穿通鼻腔,在鼻腔底出现肿块;或穿破上颌骨底部,进入上颌窦,成为继发性上颌窦癌,并出现上颌窦癌症状。
    晚期上牙龈癌及硬腭癌的鉴别参考指标已在牙龈癌中提及。
    硬腭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侵及颌下淋巴结及颈深上淋巴结;咽后淋巴结转移在临床上很难判断,多在手术中才发现。值得注意的是,晚期硬腭癌多发生双侧颈淋巴结转移。在国内一组行双侧根治性颈清术的病例中,原发于腭部者竟占首位(48%)。可能硬腭癌超越中线的机会比其他部位更多所致。
    硬腭癌的临床TNM分类分期如下:
    1.TNM临床分类
    Tx:原发肿瘤不能评估
    T0:原发灶隐匿
    Tis:原位癌
    T1:肿瘤最大直径≤2cm
    T2:肿瘤最大直径>2cm,<4cm
    T3:肿瘤最大直径>4cm
    T4:肿瘤侵犯邻近组织:穿破骨密质,侵犯舌深部及舌外肌、上颌窦、皮肤
    NX:不能评估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
    N0: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
    N1: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,直径>3cm,但<6cm
    N2:N2a: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,直径>3cm,但<6cm
    N2b:多个单侧淋巴结转移,其中最大直径<6cm
    N2c: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,其中最大直径<6cm
    N3:转移淋巴结之最大直径>6cm
    MX:不能评估有无远处转移
    M0:无远处转移
    M1:有远处转移
    2.pTNM病理分类
    pT,pN,pM分类与T,N,M分类相应一致。
    3.临床分期
    0期:Tis     N0      M0
    Ⅰ期:T1      N0      M0
    Ⅱ期:T2      N0      M0
    Ⅲ期:T3      N0      M0
    T1      N1      M0
    T2      N1      M0
    T3      N1      M0
    Ⅳ期:T4      N0N1    M0
    任何T   N2N3   M0
    任何T   任何N  M1

并发症

并发症: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X线检查选用上颌全景片比华氏位及咬合片。

诊断

诊断:硬腭癌的诊断也不困难,可直接取材活检获得病理证实。
    临床上对硬腭骨质破坏的早期确诊比较困难;根据国内的临床经验,选用上颌全景片比华氏位及咬合片均为优越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硬腭癌需与梅毒、涎腺癌相鉴别。
    梅毒腭部病变常见于晚期(Ⅲ期),腭部坏死呈树胶样肿,脱落后形成腭部穿孔与鼻腔相通。此种坏死穿孔边缘较整齐,呈暗灰黄色坏死区。患者有性接触史,血清学检查阳性。
    涎腺癌早期表现为外突型肿块,一般在黏膜下,表面完整,除非晚期病例一般很少溃破;即使发生溃破也有完整黏膜覆盖的部分,其病程一般也较鳞癌为长,侵袭性较隐蔽。
    上颌窦癌,特别是底壁原发者常引起口腔症状,有时与硬腭癌或上牙龈癌侵犯上颌窦者不易区别。其鉴别要点已在牙龈癌鉴别诊断中叙述,硬腭癌的鉴别要点与之大致相同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  1.原发癌的处理  硬腭癌治疗以手术为主,放疗效果常不满意。
    手术,一般应行连同腭骨在内的病灶切除术。对较大的病变应行上颌骨次全切除术。对于上颌窦是否受侵及其处理原则基本与上牙龈癌的处理相同。
    早期硬腭癌用冷冻治疗可得到控制原发灶的效果,冷冻治疗后可残留冷冻性死骨,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脱落分离,最长者甚至需1年以上,最终还会遗留腭穿孔,形成口腔鼻腔瘘。
    硬腭癌原发灶手术切除后,一般应用修复体恢复缺损和牙列;对选择性病例可行腭成形术。
    2.转移癌的处理  硬腭癌的颈淋巴转移率在40%左右;晚期病例常发生双侧颈部转移,术式可采用一侧或双侧功能性颈清术。双侧颈清术可视患者病情采取同期或二期颈清术。软硬腭癌未证实淋巴结转移者也可以行选择性颈清术。

预后

预后:腭鳞癌的预后较腭涎腺癌为差,国内一组70年代的统计,5年生存率为66%。晚期及有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较差,5年生存率仅25%左右。

预防

预防: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